对很多人来讲,这可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事件——一个做商业综合体的大鳄,本身也涉及影视产业,收购影视公司也很正常吧。
唯一比较吸引大家的可能是35亿美元,大家可能会想,哇好贵啊,但是想想传奇影业,也确实值这么多钱。
这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对于判断资本市场,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常识,那就是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而不是取决于自身的价值——换句话讲,35亿美元是一项投资,将来是要赚回来的。
那么万达到底在投资什么?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以万达在国内的地位,以及国内目前的电影制作水平,万达真的有必要去收购一家影视公司吗?答案是根本没必要,那么万达为什么还要购买传奇影业呢?
这里,不妨直接给出答案吧——万达想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搞定整个国内的电影市场,等他完成自己的布局,电影市场将彻底被万达垄断,甚至可以这样下结论,国内电影市场的乱象在2016年1月12日就已经宣布结束了,几年之后,各个小电影公司就只能做做喜剧和文艺片了。
理解这个脑洞需要懂电影、故事、叙事技巧、商业模式以及资本运作,现在我们来梳理整条思路吧。
电影:为什么中国电影虽然赚钱,但却没有什么好故事?
2015年国产影视打了三针强心剂。
一个是《捉妖记》通过买票房做到总票房24.3944亿,超速度与激情1300万票房,实现了2015年的票房冠军,这点体现了我们先进的票房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只超你一点点票房拿冠军,而且看你也没有胆量像我一样买票房#
一个是《大圣归来》通过自来水引发山洪爆发……据说大家为了支持国产都是三番四次地去刷,一点都不介意大部分钱流入资方口袋,这说明认真做电影还是能赚钱的。
#诚心讲故事也可以赚大钱,事实证明观众对良心作品期待已久#
最后一个是传说中的《汽车人总动员》这部烂片,不要笑,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正能量,最后它以584万票房结尾,有网友质疑这部电影抄袭《汽车总动 员》(这是显然的吧),但是导演表示,你说什么,你居然说我抄袭,你这个‘新时代的汉奸’——这说明什么?着说明我们的原创人具备全球最先进的搞笑能力。
难道我国喜剧片全面开花是因为我们有搞笑的基因吗?
#去带爸妈一起看这部儿童动画片吧,因为这片太有深度了#
虽然总有那么几部烂片莫名其妙地刷走几波票房,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影视水平当然是不断提升的,15年底的《寻龙诀》给了中国商业片新的信心,《夏洛特烦 恼》虽然一直被吐槽三观不正,但笑点确实密集,也算是小成本电影不得了的进步,《港囧》导演徐峥打造‘囧系列’作品初见成效,虽然《港囧》的质量需要讨论 (我个人还算认可),但是票房得到了保证,徐峥持之以恒的电影理念算是得到了回馈。
随后在2016年初我们又碰到了《唐人街探案》这样的优秀作品,同样是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唐人街探案》告诉我们拍电影果然看天赋的,不过,当头一棒 的可能是2016年1月的《小门神》,这部号称碾压《大圣归来》的作品最后碾压了《大圣归来》8%不到的票房……实现了自己承诺的8%……
8%啊,这可是8个梦想婊啊!
国产电影到底差在哪里是长久以来一直悬在很多人头顶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拷问编剧、导演、观众、发行商、渠道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这是一个闭环,在一 个能妥善运营的闭环里,一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如果有人抱怨,一定是因为这些人站在环外了,环外的人一定觉得,是整个环都出问题了。
比如国内电影的‘故事性’太差应该是国内电影观众的共识,这个问题指向编剧了、导演和投资人(假设投资人真的会干涉剧本),但编剧、导演以及投资人普遍会 把这个锅扔到广电总局头上,说自己是戴着脚镣跳舞,但实际上这是不合逻辑的,就说纯爱题材,既然《言叶之庭》包括《秒速5厘米》这样的动画电影都可以拍出 来,那么有什么理由国内的青春片一直执着于‘黄暴’百倍的堕胎和自杀呢?
我们再看‘影视背锅竞赛’常年前几名的‘观众’,一个事实是国内并非没有立意不错,剧情也过关的剧情电影,然而很多都得不到观众青睐,这个锅常常被甩到观 众的审美问题上,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观众为什么要掏钱买不喜欢的电影,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商业电影本身质量太差,是指向国产电影保护制度的,即 引进电影过少,导致观众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电影审美。
观众真正要背的锅是盗版,这个不说了,最近《一拳超人》的版权被优酷土豆买走,刚刚引发了一轮争吵,被盗版饲养了多年的动漫受众普遍表示买版权是一件很没 道德的事情,应该把版权让给体验更好的B站(那么B站为什么不掏钱买呢?难道要土豆白送吗?)——所以在盗版问题上国内观众的观念确实还没有成熟。
B站粉丝喷人技术都炉火纯青,所以这点我就不细说了……
再来看看投资人的锅。
因为影响票房的更多是类型、投资、宣传等相关因素,剧情本身反而影响不大,所以投资人关注哪些项目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票房,所以表面上看着非常影响票房的发行,实际上指向的是投资人的审美和项目判断。
所以其实这个闭环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我国电影其实是大家共同生产一个病态的产品,然后分享大家共有的负能量,环节里的每一部分——编剧、导演、投资人、发行人、观众、影评人都在一个相对病态的状态下运行,每个人都对这个系统不满意但每个人都不愿意改变现状。
是的,闭环的每一部分都指向其他人的问题,但是闭环本身指向的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体系都过度保守。
创业:打破一个过度保守的闭环本质方法其实是创业
在淘宝成为BAT之前,大家估计不会想到互联网会对我们的生活改变这么大,甚至现在的外国人到了中国,都会感慨国内的电商和物流真是发达,也已经不止一个国内出国的留学生抱怨,到了国外什么都不方便了,在国内网上下个单就能送来的东西,在国外却做不到。
淘宝可以在国内大规模地取代传统商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一是我国人民的住所比较靠近,平均下来物流成本相对国外较低,而且线上的企业也减少了租金部分,降低了销售压力,其二是国内的日常商业体系体验极差,并且今天都提升不上来。
是的,国内的传统商业也相对保守,而我们现在电影碰到的问题就是这一点,那就是体验太差——也因此我们可以用创业的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用创业思路改变保守局面的思路有两条。
第一个思路是用资本,引入竞争制度,走一条彻头彻尾的弯路,因为资本本身不具备绝对优越性(指不具备对专业问题的鉴别能力),所以资本会使产品间的竞争加 剧,类似于美团和饿了么比赛烧钱,然后在竞争当中,具备微弱优势的产品会取得暂时性胜利,逼迫双方不断进行新技术的探索,直到新技术成长到有足够的高度, 或是对方永久性失去资本支持,竞争宣告结束。
这个思路的演变过程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烂片→其中一些质量相对精良的烂片受到观众青睐→烂片看多了观众腻了,寻找更好的电影→更好的电影产生→不断迭代→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个思路是用技术导向改变电影格局。
比如淘宝的思路就属于这样,利用更好的物流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改变一个保守的局面,把传统销售无法解决的问题用互联网解决,甚至是批量解决,这样淘宝就会首先产生一批非常忠实的用户(比如根本不想出门的死宅),然后再通过这批用户想外辐射,产生整个系统的影响力。
在电影行业里,对第二条思路的否定主要来自于编剧这个群体,大家肯定会想,如果技术导向的思路对编剧有好处,那么编剧为什么要拒绝这种成长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淘宝的思路考虑,换一种指代物思考这个问题。
大家觉得传统的售货员增加用户体验对他们有好处吗?从逻辑上来说肯定是有的吧?体验增加,用户提升,但是为什么传统销售的体验一直很差呢?
是因为这些人一直领固定工资,然后这种固定工资继续加固了这些人的固化思维,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思维的本质是对财产私有化的拒绝,而私有化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至于私有化到底是什么问题不被这些人接受,相信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
所以编剧这个群体本身也存在着对‘私有化’的抗拒,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编剧体系目前最主要还是师承制,而师承制是抗拒外部力量加入的,如果没有外部力量,他们就没有必要改变自己,就像淘宝之前的售货大楼,所以阿里影业 提出用写手炼蛊(外部力量加入)时,他们用编剧尊严来回击这一点,这当然是比较荒谬的,也逃避了真实问题(当然炼蛊这点子本身也确实不高明,更加说明阿里 影业的负责人实际上不懂故事)。
第二个问题在于编剧对于整部电影并没有太强的说话权,这就进一步削弱了编剧自我成长的原始动机。
那么,我们是不是只有竞争导向这一条思路解决国产电影的问题呢?或者说,编剧是否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实现自我成长呢?
其实是可以的,中国的影视行业一直存在着一条专门为叙事人创业而空着的道路。
严肃故事:故事张力与故事深度怎样结合?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谈万达谈到了这里,感觉哪里不对……其实没什么不对,我现在就能给出这篇文章的结论,万达买传奇影业就是为了堵住最后一条编剧成长路 线,彻底垄断市场,但这条路其实是堵不住的,我现在要论述为什么堵不住的观点,然后再告诉大家为什么理论上堵不住的路线,在国内是能堵死的。
所以没什么好犹疑了,听我讲叙事技巧吧。
现在小的(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影视作坊只要一拍电影就是喜剧,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是喜剧很火,喜剧很火的原因是国内的观众普遍属于被洗脑状态,大家都抱着一个观点——我上班很累,下班了我要放松,看喜剧可以让我放松。
这是一个洗脑后的结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理由指向‘喜剧可以让人放松’这条逻辑,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指向‘不是喜剧就不可以让我放松’这条逻辑,而这两条逻辑之所以从未被质疑过,其实原因和上面一样,因为大家都是比较保守的。
但‘喜剧是不会让人放松的’这个观点是可以击破的,主要是反驳‘喜剧让人放松的根本原因是“喜”’,两个原因:
1。放松的原理之一是让读者离开生活,这需要故事具备很强的戏剧张力,而有戏剧张力并不是只有喜剧里才有,甚至可以说,喜剧往往是通过破坏这种张力来造成搞笑效果的;
2。喜剧往往有个悲剧的内核(虽然这点也值得质疑),换句话说,让观众沉浸的通常是对悲剧内核本身的阐述,而不是笑点。
所以并不是只有喜剧可以让人从生活上放松,因为强吸引力的电影都可以让观众离开生活,从而沉浸在屏幕上虚构的故事里。
第二个原因是喜剧需要的成本比较低。
无论从故事角度还是从财务成本角度上说,都是同样的结论。
从财务上说,喜剧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很多高成本的拍摄,比如特效和打光,因为是喜剧,观众对制作成本上的要求有所降低,或者说对这方面期待不高,因此制作组就有空间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以此缩减成本。
从叙事角度说,喜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目前看到喜剧其实在一个比较低的叙事层级上。
目前的喜剧把观众导向了奇怪的地方,比如大家的理解是喜剧的任务就是让人笑,这对喜剧完全是种曲解,如果喜剧的任务就是让人笑,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电影院 喊上天才小熊猫念上120分钟段子?如果喜剧就是堆砌段子,我们根本没必要以电影的形式演绎故事,当然很多国内的喜剧电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之所以要用电影去演绎故事,就是为了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下,观众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去,在这种环境下,所有观众的体验都会成倍放大,通过放大的体验,观众可以真正感受到平时无法感受到的内容——如果说平时的生活死气沉沉,电影可以在极端环境下为观众带来炽烈生命力。
如果说所有的电影故事本质都是对戏剧冲突的演绎,那么喜剧的本质是构造出一个张力,然后利用张力将张力的两端彼此错位,形成反差,造成笑点——这不是说喜剧只要堆段子就行了,而是喜剧同样需要架构,需要冲突升级。
这就是说,原本我们之所以要在电影院里看喜剧电影,是为了可以给观众更好的电影体验,然而因为观众对喜剧的错误理解,反而导致了目前的喜剧在内容上一直无法突破——观众可以得到笑点,影视公司可以赚到钱,发行方可以获得佣金,保守的闭环就形成了。
事实上喜剧的构架更加难以建立,如果说普通的故事可以通过升级冲突不断让读者走到故事的深处,就像一座内部设施整齐的堡垒,那么喜剧就像是在废墟中搭建的 多层弹簧床,你不知道自己会弹向哪个方向,但弹簧床的设置是有逻辑控制的,这意味真正的喜剧作者要更加频繁地经历‘控制设定——失控设定‘的循环。
而因为喜剧目前的保守的生态,并没有人作更高层次的喜剧探索,事实上,徐峥导演的作品已经逐渐逼近这个高度,但《生活大爆炸》这样的作品,同时保持人物完整度,且能保证喜剧效果和戏剧深度的作品,我们暂时恐怕很难见到。
我们的喜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在较低水平,而这无疑给一些对剧作钻研不深的影视公司提供了盈利空间,这是影视公司乐于拍喜剧的第二个原因。
广州中央空调回收 http://www.xunshou.com/huishou/hwl89087695/159736.html
广州发电机回收 http://www.xunshou.com/huishou/xs1995/142561.html
广州家庭影院回收公司的详细信息由广州展华再生资源综合回收有限公司提供,该企业负责广州家庭影院回收公司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迅收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信息网址:https://kunming.xunshou.com/huishou/gzlc88/222146.html 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推荐给您的好友